
在秦嶺深處,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叫高河;在高河的甘泉邊,有一間溫暖的房屋;屋檐下,生活著一群英勇的戰士,他們就是二二四大隊鎮安高河項目部的找礦員們。
“大家準備好了沒?出發!”項目負責楊海宏一聲令下,十幾個身穿迷彩服,肩背地質包,手持地形圖的隊員們齊刷刷的站成一排,向目的地大山深處進軍。此時才是清晨7時,朝陽剛剛探出頭來,可他們的工作已經開始了。
山路陡峭且險阻,不時有陡崖和溝壑擋住前行的去路,可他們一個個身輕如燕、腳步如飛,在崎嶇狹窄的小道上飛速前行,那矯捷的身影,讓人不由得想起熒屏里英勇戰士們的光輝形象。
“小心,前方有陷阱!”“快行,草叢中有蛇!”“這里是陡崖,我們翻梁繞過!”走在最前面的年輕小伙子陳晶不時的提醒著大家。高河項目現階段的工作任務是化探取樣,工作任務較為艱巨,山中道路崎嶇不平,常常是有溝的地方沒路可行,翻梁的時候懸崖峭壁,上山下溝,給野外取樣工作造成了諸多困難。但是項目部的小伙子們不為艱難險峻所嚇,你看,項目部的胡小佳,幾個箭步跨上半山腰,一手扶著搖搖欲墜的樹杈,晃蕩著身子又一次向上攀巖,用了幾分鐘的時間就爬到了幾十米高的山坡上;劉寅,撥撩著樹枝,弓著腰疾步穿過了一片蔥郁的樹林,只聽到一陣陣刷刷聲,卻看不到他的身影;年齡稍長的老地質隊員岳向榮,面對懸崖峭壁,更是下坡如飛,一腳滑行五六米……
山,越爬越高;溝,越走越深,道路也越來越艱難。突然,一條伴有青苔的溝邊石道將正在疾行的小伙子們接連滑倒,著實給這群英勇的戰士們一個下馬威,可他們沒有被這困難所嚇倒,毫不猶豫地起身拍拍塵土和綠泥繼續前行。接下來的路途依然是青苔石和陡崖相伴,溝邊無路可行,翻梁無路可爬,只能腳踩著山體的滑石,傾斜著身子,一步一停,艱難的向上攀爬著。面對著陡崖峭壁,他們相互鼓勁,相互扶持,攜手攻破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走到溝的最遠處、山的最深處,已是13:00了。
顧不得休息,大家立刻投入工作,用導航儀定位坐標點,在圖上圈定位置,取下手套,用手捧起溝中的細沙,小心翼翼的裝進樣品袋,并在袋子上標明位置點,拿出記錄卡記錄好詳細的坐標信息和巖性等特征,一環套一環,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返回的道路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來時的道路已無法辨認,四處盡是懸崖峭壁,他們只好折了回去,又一次深入山林,尋找回途的道路。就這樣在山林中反反復復,曲曲折折,翻梁跨溝、時上時下,最晚一組下山已是晚上的20:30,著實讓人為他們捏了一大把冷汗。在與大山的較量中,英勇的找礦隊員們,用他們的意志和韌勁,獲取了一袋袋藏匿大山深處的樣品,留在身后的是大山被打敗后發出的長久嘆息……
回家的道路雖長,且他們個個手拎著一袋袋沉甸甸的濕沙樣袋,但他們似乎已全然忘記了剛才在深山中的艱難和險阻,依然是那樣的激情澎湃、充滿豪情,懷揣取得成功后的喜悅,一路高歌前行。
看著他們邁著鏗鏘有力的腳步,我們不由得為他們豎起了大拇指。他們憩息在山腳下,為大隊的發展無私奉獻、甘于堅守,他們的確是二二四人的驕傲,是我們心目中英勇無畏的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