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地調院平利項目部的一天
清早,當樹葉和草叢上的露水還未退去,山巔還彌漫在云霧之中,第一縷陽光穿過云霧照射到翠綠的樹林時,秦嶺南麓崎嶇的山坡小道上,一行人正身背地質包,手拿地質錘,邁著匆忙的腳步,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精神抖擻的中年人,灰黃色的上衣,黑色的褲子,緊扎著褲腳,土黃色的軍用膠鞋,陡峭的山路迫使他貓著腰,邊走邊喘著氣。露水打濕了他的褲腿、鞋子,汗水掛滿了額頭,清晨的陽光把他的身影照得老長……
這就是多年來一直工作在野外第一線的平利瓦房溝項目部負責人朱富社同志。每天天剛亮的時候他就和大家一起吃過早餐,帶上饅頭、咸菜、火腿腸、方便面等干糧,匆匆趕往十幾公里以外的響當河。他們要趕在太陽升起前翻過工作區海拔最高的赤腳寨。從項目部到工作區北部只有翻過赤腳寨這一條路,如果晚點翻過這座大山,就要在海拔最高處遭遇到太陽紫外線強烈的輻射。
翻過赤腳寨時已經快10點了,此時,汗水把外套都浸透了,有的年輕技術員索性光起了膀子。走累了,一行人找了個陰涼地方坐下來,用衣服抹干臉上的汗水,點起了香煙。朱富社同志開始給大家講見到的地質現象,給每個人分配到達工作區后的任務。短暫歇息過后,大家把地上的煙頭踩滅,挖個小坑埋起來,又接著趕路。
趕到工作區北部時已快11點了,在老鄉家要了壺水,吃了點干糧、咸菜,就開始了一天緊張的工作。有的同志帶上地形圖開始地質填圖、實地布置新的探槽以及放置鉆孔孔位;有的同志負責探槽的編錄以及取樣工作。大家分頭行動,各司其職,認真觀察記錄每一個地質現象,確保第一手資料完整、準確。
任務完成,大家在相約的地方碰頭。整理好隨身攜帶的器材、清點完樣品并裝進地質包后,他們背著沉甸甸的行囊,又開始了艱難的返程之旅。雖然經過一天的工作已非常疲憊,但他們個個臉上帶著收獲的微笑,邁著堅定的步伐。當再次翻過赤腳寨時已經下午6點多了,夕陽的余暉把他們一行人的身影拉得老長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