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7日,陳云黨風廉政思想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元在陳云黨風廉政思想研討會上,回顧了其父陳云同志為親人定下的“三不準”:一是不準家人搭乘他的車;二是不準家人接觸他看的文件;三是不準家人隨便進出他的辦公室。
陳云同志是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杰出的馬克思主義者。1978年至1987年,他擔任中央紀委書記,為新時期黨的紀檢監察工作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訂立的這“三不準”,看似平常,卻意義重大。
“不準家人搭乘他的車”,讓人聯想到中央明令禁止的“公車私用”。綜觀一些腐敗案件,個別黨員領導干部之所以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除自身遵紀守法意識不強外,其對配偶、子女、親屬的嬌慣縱容,也是其貪腐的助推器。環境會改變一個人,領導干部的親人享受了不該享受的“待遇”,天長日久,就會“飄飄然”,就會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攻下“堡壘”。而領導干部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也會自覺不自覺地照顧“自留地”。前不久,中央出臺八項規定,對領導人員配備車輛情況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領導干部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工作和生活待遇的有關規定。領導干部一定要做到公私分明,管好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防微杜漸,守住底線。
“不準家人接觸他看的文件”,讓人想起黨的保密紀律。黨章規定,黨員要自覺遵守黨的紀律,模范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嚴格保守黨和國家的秘密,執行黨的決定,服從組織分配,積極完成黨的任務。近年來,關于黨員干部失密、泄密的事件時有發生,給黨和國家事業造成巨大損失。對黨員干部,特別是紀檢監察干部來說,保密責任重于泰山。但極少數干部卻把群眾來信反映的內容、案件調查過程中掌握的信息作為“籌碼”,故意泄露給有關人員,以權謀私,撈取好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紀檢監察干部要帶頭遵守各項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的長治久安做出貢獻。
“不準家人隨便進出他的辦公室”,讓我們想起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領導干部的辦公室,本是接待群眾來信來訪、運籌帷幄作決策、商討國是謀發展的地方。但如果領導干部坐在辦公室里,接待的來客都是有求于己,要求照顧照顧、打打招呼、遞遞條子、開開綠燈的家人,勢必精力受影響。一個人的精力有限,黨員干部要當好人民的公仆,除了坐在辦公室里“夙夜為公”,“勤勉敬業”,更要走出辦公室,到基層去、到一線去、到廠礦車間去、到田間地頭去,多和群眾談談心、嘮嘮嗑,才能摸到實情、聽到真話,正確決策。
時至今日,陳云同志的“三不準”,對廣大黨員干部來說,仍具有較強的學習借鑒意義。眼下,中央巡視組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巡視工作,中央紀委也在紀檢監察系統開展清退“會員卡”活動,反腐倡廉的力度只會越來越大。黨員干部要認真學習老一輩革命家高風亮節、大公無私的精神,從自身做起,從小事管起,方能潔身自好、干凈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