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黨的十八大從國家、社會和公民三個層面提煉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一國家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和價值準則建構的價值內核,就不斷引起廣泛的關注,激發出強烈的共鳴。 關注,是因為價值觀是判斷事物有無價值和價值大小的準則,是作出取舍決定行動的前提。共鳴,則因為濃縮為24字的核心價值觀,表達了公民的心聲,體現了群眾的愿望,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就是人民的理想和希冀。 然而我們還要看到,無論是精神家園的構建,還是共同理想的實現,都是一個不斷奮斗的過程,需要付出實實在在的努力。 一是讓核心價值觀變成信仰。信仰就是信服就是尊崇,是認知之后的崇仰與篤信。人先有信仰,而后才奮發;國先有聚力,而后才強大。核心價值觀就應該成為全體國民的信仰和國家凝聚人心的圭臬,成為相對于“家風”的“國風”。 二是讓核心價值觀蔚為風氣。思想影響態度,態度干預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一種流行的風氣,以至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習慣時,誠信就成了瓜熟蒂落的必然,友善就成了水到渠成的結果,社會和諧也就有了堅實的基礎。所以,要不斷褒揚道德楷模,使其成為引領精神的路標。 三是讓核心價值觀外化于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好的弘揚。引領精神、倡導文明,這些培育環節的付出,最終都要走到踐行的地步。也就是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知與行上,讓每個人的道德情感得以迸發,成為向善向好的因子,建構和諧美滿的社會。 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說:“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有著歷史文化傳承和現代精神符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具有“根本”“源泉”“德義”的特質。它如引導之塔、夢想之舵、興國之魂,是社會正能量孕育產生的溫床,既值得珍惜呵護、弘揚光大,也亟待人人學習、個個踐行。